<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笔记
Contents
笃信
查看新华字典解释:
笃 : 忠实,一心一意
信 : 诚实,不欺骗
-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你一定会变得更好!
- 若长期持续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你的未来一定会很伟大!
因为这件事除了你自己之外, 没有人会相信!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 “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没落实. 即顶多是 “识字”, 根本谈不上 “ 有文化”.
(我)注: 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 是极好解释上面的意思的. 有一句话做脚注: 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
你的未来
- 成本 : 什么都有成本
- 成长 : 突破成本之后的才开始真正有意义, 之前都是在挣扎. 突破之后, 还要一直成长~ 只有成长了, 才说明把 “学到” 的东西 “做到” 了
“想到才能做到” — 没想到, 又如何确定能做到 ? 后来做到了, 之前却没想到, 那注是运气成分居多.
“要对自己的美好未来盲目相信”, 甚至要 “120%地相信”——哪怕被别人泼冷水, 打击掉20%, 依然是 “100%地相信”. 不仅如此, 一旦发现只剩下 100% 了, 还要主动想办法把这个数值重新培养至120%.
利息
银行在吸储的时候大都只支付单利, 而不是复利 —— 这是银行故意占便宜. 白占便宜是很不厚道的, 于是, 银行想尽办法教育大众 “放高利贷是不好的” (这话还真是部分正确的), 老百姓也基本上都相信了, 有意无意地把复利和高利贷当成一回事.
万幸且公平的是, 在智力上, 知识上, 经验上, 复利效应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存在的. 只要是能积累的东西, 大都会产生复利效应. 如果没有资产可继承, 那就持续积累知识吧.
一切有意义的成长过程都符合上面那个形状的曲线. 金融学里称为 “复利曲线”.
自信
人最好能有自信, 但应该是对自己的未来有自信. 绝大多数人并不明白, 无论是现在的自己还是过去的自己, 无论是自信, 自负还是自卑, 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 要 “现实” 才对 —— 错了就是错了, 蠢了就是蠢了, 该自信的时候自信, 该自卑的时候自卑, 胡乱自信或者胡乱自卑都是不对的. 把自己变得更好才能弥补过往的那些错误, 才能承担当初的那些愚蠢造成的后果.
什么是财富自由
绝大多数人在追求某个东西的时候, 可能连那个东西的定义都不清楚. 这只不过是 “嫩” 的一种表现 : 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语言学家告诉我们: 如果我们的大脑对一件事情没有概念, 那么我们的大脑就倾向于不去想那件事情; 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里缺少某个概念, 那么这个民族就倾向于从未思考过那个概念.(比如欧美国家人不知道”上火”这概念)
财务自由-维基百科 里的定义是 :
财务自由是指你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你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必须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你的日常开支。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最渴望达到的状态,如果进入这种状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退休或其他各种名称
作者对它的定义是 :
指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
关注成长, 而不是关注成功. 为什么呢? 因为当成功发生的时候, 它已经成为过去—— 这一点很重要, 很重要!
起步
在刚开始的时候, 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
尽快开始这个过程(掌握最少必要知识之后马上行动)
尽快度过这个过程(专注并改进)
判断一个人的执行力强大与否, 就看他在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是否能持续去做……
“也许我不适合干这事儿吧? “这绝对是一切失败者的墓志铭, 甚至可以干脆改成 “也许我不适合来到这个世界吧” (有时候, 刻薄一点会让自己更清醒)
要关注事实, 不要关注别人的看法. 既然你知道自己的看法常常是不准确的, 是需要不断修正的, 那你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呢? 他们的看法和你的看法一样, 往往并不准确——多么简单明了的事实啊!
个人商业模式
就是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方式
分类
- 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 打零工
- 固定工作
- 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 作者
- 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
- 创业
- 投资
优化一份时间出售一次的个人商业模式
- 想办法提高单位时间售价
最普遍的提高单位时间售价的方法, 就是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
- 想办法提高时间销售数量
提升单位时间售价
“不明智”地提高自己的单位时间售价 :
- 磨洋工 : 收 8 小时的钱, 干 2 小时的活
- 喊高价 : 跳槽, 跳上三五次, 薪水翻番
时间交易市场与股市对应理解
- 成交价(薪水)是时刻变化的
- 成交价是买家对卖家的估值
- 估值不等于价值. 它们之间总会有一些差异, 或高估, 或低估
- 从长期来看, 估值不会离价值太远
- 精明的买家看重价值, 并善于在低价时买入
- 高买低卖的买家早晚会被淘汰
作为卖家, 如果一味追求高估值, 结果就会和股票市场上那些一味追求高估值的公司一样——很快死掉. 为什么? 因为确实有一些不够精明的买家, 但这些买家早晚会被市场淘汰. 于是最终那些估值过高的公司找不到买家, 价值自然会一落千丈.
你最好, 事实上也必须, 关注且只关注自己的持续成长
只关注 “估值” 的人通常不幸福, 理由:
- 总是处于不满意的状态——被低估的时候不开心, 被高估的时候觉得不够
- 因为缺乏价值的支撑, 所以估值必然逐步降低, 更可能被过分低估
- 不得不频繁地”重新挂牌”, 而且要面对越来越少的”不够精明的买家”
- 进入恶性循环……
终有一天, 如果能确定自己被 “过分低估” , 就到了 “该自己闯出一片天空” 的时候了
提升效率
- 并联 (能并联就不要串联)
- 串联 (优化一下顺序)
人群分类
- 给老板(薪水)打工的人 :
- 给自己打工的人 : 同一份时间出售了两次, 一次出售给老板, 换取了薪水; 另一次出售给自己, 换取了成长
做每件事的时候, 判断工作结果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与高低, 有两个标准
- 是否对得起拿到手的薪水
- 是否对得起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
一切内容制造, 从本质上看都属于这个类别
必须用 “产品思维” 去考虑问题. 刚需
你的产品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刚需(消费者心里真正以为的刚需)——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
重点两个
- 刚需
- 消费者以为的刚需
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
一切商业模式的共通之处 —— 低买高卖
创业和投资就属于这个范围.
当我们花钱购买服务的时候, 就从本质上避免了将自己的时间花到只能将 “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的人所做的事情上. 但绝大多数人从未把 “花钱购买他人的时间” (在他们看来是付费购买商品或者服务) 当成自己的个人商业模式来处理, 当然就从未意识到这件事还需要更深入地琢磨才有可能不断优化.
“不肯花钱购买服务, 宁愿用自己的时间来省下那些钱” 这种做法, 更合理的依据应该是: 确定自己的时间价值抵不上那个时间消耗. 只有在这样的时候, “不花钱” 才是合理的.
能被批量销售的时间更值得购买——它们实际上无比廉价.
能被更大规模地批量卖出去的时间更值得购买, 因为它意味着更大规模的认可, 已经有很多人帮你验证了质量
要想认清 “付费才是捡便宜” 的本质, 核心在于认同这样一个不等式
时间 > 金钱
这时, 就要认清楚把时间花在哪里才最划算?
把时间投资到自己的成长上最划算
把时间投资在自己的成长上, 是在提升自己价值. 若只是为了省下一点点钱而把时间花费在那些不必要的事情上, 却因此耽误了成长, 那就要多吃亏有多吃亏了. 可惜, 绝大多数人正在这么做 —— 把自己有限的脑力花费在那些 “鸡毛蒜皮” 上.
时间和精力都具备排他性 —— 用在这里, 就不能用在那里; 用在那里, 就无法用在这里.
成长的方法, 答案只有一个: 学习
. “学习”, “进步”, “成长” 统一称为 进化
- 既然 —— 你的目标是 “终有一天不用再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 那么 —— 你的行动就应该是 “想办法合理地逐步减少自己出售时间的数量”
- 所以 —— 方法就是 “在能用钱换时间的时候尽量用钱换时间”
- 进而 —— 将省下来的时间全都 “投资” 到自己的 “持续进化” 上去
操作系统
组成
- 概念与关联
- 价值观与方法论
- 实验与跨行
衡量一个人是否足够 “聪明” 的依据
- 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 准确, 必要的概念
- 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 准确, 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 准确, 必要的关联
而所谓价值观无非是一个”小”问题的真实答案:
什么更重要?
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之后, 就要验证和践行, 并不断纠正和改进更新概念, 如此循环
最宝贵的财富
注意力
人生三大坑
- 莫名其妙地凑热闹
- 心急火燎地随大流
- 为别人操碎了心
因为这三个坑都会在消耗你宝贵注意力的同时让你没有任何产出.
“注意力” 是在任何地方 “挖掘” 价值的最基本工具. 所以, 要选好 “地方.
你能拥有 3 种财富
- 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
越是在早期, 下面的公式就越适用
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
有钱来省时间肯定是很值当的交易. 若能用钱来保证自己的注意力不被分散, 那就是更划算的生意了
许多家庭不幸福的根本原因就是相互之间的时间投资太少——就这么简单
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的科学方法
学习能力强的最基本素质
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任何一个清晰, 准确, 必要的概念, 都有如下 3 个基本要素
- 是什么? (what)
- 为什么? (why)
- 怎么做/用? (how)
练习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 打坐
通过坐享(即, 所谓”打坐”, 或者 “禅修”) 练习, 可以使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 使大脑灰质变厚.
把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某件事上(例如你的呼吸), 然后保持
总而言之, 要集中注意力, 并最终可以自如地控制注意力, 才算是坐享(或叫打坐)——最终的目标是可以在越来越长的时间里自如地将注意力集中起来, 并控制被集中的注意力.
而胡思乱想, 放空甚至睡着, 对增加大脑皮层表面积和大脑灰质厚度没有具体的帮助, 所以都不算是坐享(或叫打坐)
更简单的方式:
刻意缓慢呼吸两分钟……
指每分钟呼吸 5~6 次, 也就是 10 秒左右完成一次呼吸
元认识能力
指认知的认知
一个人元认知能力的强弱, 与其大脑皮层表面积和大脑灰质厚度有正相关的联系. 决定一个人聪明与否并不是脑壳的大小, 而是大脑皮层表面积的大小. 大脑皮层表面有很多沟回, 沟回的多久决定了大脑皮层表面积的大小.
聪明程度跟大脑皮层表面积之间并不是一方决定另一方的关系, 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通过不断地有效学习, 大脑可以获得更多的锻炼, 结果是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 大脑灰质变厚; 而反过来, 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 大脑灰质变厚, 也会使学习能力有更大的扩展空间.
元认识能力的获得
- 与知识的习得有关, 因为任何学习过程从本质上看都是 “制造更多的沟回”
- 另一方面, 我们也可以像锻炼肱二头肌那样通过一定的方式来锻炼大脑, 坐享(或叫打坐)就是其中之一
人生中最沉重的枷锁
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在放弃部分安全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得的
不要与缺乏安全感的人合作, 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关系
顺带说一下, 如果你还有机会选择, 那么千万不要和没有安全感的人结婚, 甚至不要和他们谈恋爱——切记. 他们不仅会被 “追求 100%的安全感” 拖累, 还可能会因此穷尽一切来拖累身边所有的人 —— 这是冷冰冰且惨兮兮的事实.
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 对另外一些物种来说 , 或者, 起码对人类中的一部分来说, 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噩梦.
活在 过去, 当下 还是未来 ?
必须活在未来, 至少是部分未来.
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
如何判断? 逻辑.
- 逻辑学
- 数学
- 概率
- 统计
有一个特别简单且特别安全的预测未来的策略 :
如果某个道理客观上确实是正确的, 过去它是成立的, 现在它也是成立的, 那么若不出极大意外, 将来它也还是成立的
例如
- 乐观的人更容易成为他人的贵人
- 贵人更容易遇到贵人
- 能帮助他人进步的才是真正的贵人
- 优秀的人, 值得尊重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 乐于分享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 不给他人制造负担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 不耻于求助人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 求助的时候不宜仅用金钱作为回报; 帮助他人的时候不宜收取金钱回报
- 贵人不一定是牛人. 牛人常常只不过是自顾自地牛. 贵人不一样, 他们常常 “以和为贵”, 更懂得 “独贵贵, 不如众贵贵”
- 在很多时候, 某个人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为有大量的人希望看到他成功. 反过来, 若有大量的人不愿意看到某个人成功, 那么此人将很难获得所谓 “贵人相助”
- 正在做正确的事情的人, 更容易获得贵人的帮助. 所谓 “得道多助” 说的是这个道理
- 活在未来的人更容易遇到贵人, 因为别人能在他的身上看到未来
要 “长远思考, 耐心验证, 小心总结提炼”.
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够吸引贵人的个体. 自动吸引各种各样的帮助——这是财富自由之路的根本.
做得正确就会有好结果吗?
相信我, 大多数的痛苦都是幻觉 —— 只是一时的感觉, 而非永久不变的真相
别人都是正确的 | 别人都是错误的 | |
---|---|---|
你是正确的 | ||
你是错误的 |
- 你是正确 — 别人也是正确, 那 “正确” 本身的价值其实不大
- 你是错误 — 别人都是正确, 那很可怕
- 你是正确 — 别人都是错误, 这时 “你的正确” 才具备很大的价值
“特立独行” 本身的价值和 “正确” 本身的价值一样, 并不算大, 但 “特立独行且正确” 的价值就是巨大的了.
也就是说, 你的正确程度越大, 与此同时, 不认同你的人越多, 你的价值就越大.
若你很正确, 但与此同时, 所有的人都很正确, 那你的价值其实可能等于零.
为什么人们在面对真正的价值时会如此痛苦? 因为他们衡量价值正确与否的方式错了—— 他们靠的不是逻辑和独立思考, 而是 “认同的人是否足够多”
你的世界究竟是活的还是死的?
也许应该是 —— 你是什么样的人, 就会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阅读的一个核心能力是: 把理解限定在一个合理, 恰当的范围之内.)
最终, 活在未来的人一定比活在当下的人拥有更多的财富.
所谓 “投资”, 无非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资源.
从另外个角度看, 我觉得, 真正的安全感其实来自对未来的清楚思考
, 而不是来自像房子, 车子, 证书, 存款这种在别人眼里 “实实在在” 的东西.
你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好?
双重标准:
- 看别人的时候, 注意的是 “错” 与 “不好”
- 看自己的时候, 注意的是 “对” , “好” 或 “更好”
人大抵要经历以下 4 个阶段
- I’m not OK, and you’re not OK
- I’m not OK, and you’re OK
- I’m OK, and you’re not OK
- I’m OK, and you’re OK
大多数人停留在第二或第三阶段, 没有进入第四阶段.
无论如何, 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经历了第四阶段之后, 你会发现:
你竟然可以从那些 “原本你可能讨厌的人” 的身上学到大量的好东西
总有些时候, 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与他人比较, 最终发现当时的自己就是不够 OK. 这时, 要启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告诉自己:
我们是 “活在未来” 的人, 所以, 即便要比较, 也应该比较未来, 而不是当下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 成长才重要, 因为成长如果成真, 证明就自动完成了
必须戒掉: 抱怨
抱怨, 只是无能和无奈的表现而已
当遇到麻烦事和不顺利的事情时, 能解决就解决, 解决不了就承受. 抱怨的害处不仅在于浪费时间和暴露自己的无能, 最大的害处在于让一个人不由自主地放弃挣扎.
观察一下就知道了, 那些向你抱怨的人, 说着说着就开始进入 “表演” 状态. 他们很投入, 他们需要你的同情, 他们需要全世界的同情和理解. 为了让你同情, 也为了让全世界同情, 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扮演”一个其实更惨的角色”, 演着演着, 别人还没怎么样, 他们自己就先相信了, 而且不由自主地让自己变成那个 “更惨的角色” .
珍惜生命, 远离抱怨和抱怨之人.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命运?
当你面临所谓 “选择” 的时候, 之所以会犹豫或纠结, 无非是因为你突然无法确定哪个选项更好, 哪个选项更糟罢了. 若你知道哪个选项更好, 直接选择那个选项就是了 —— 不是吗?
所以, 选择并不困难, 甚至可能并不存在. 所谓 “选择”, 只是价值观确定之后的自然结果. 于是, 更深入的结论是:
价值观决定命运
在价值观养成过程中, 最应该小心回避的陷阱只有一个: “以偏概全” :
人们常常把自己的感受当成全世界的感受, 把自己的观察当成全世界的观察, 把自己的看法当成全世界的看法, 一切都从自己出发, 全然不知别人和别人所处的世界有可能与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不同 —— 方方面面都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自驱动力?
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 成长才最重要, 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最终赚不到很多钱?
- 因为赚钱对他们来说其实不是刚需
- 大多数人的实际刚需是花钱, 而不是赚钱
仔细观察一下就能知道, “发财”几乎是所有人的梦想, 他们以为 “发财是刚需” , 可他们的想法暴露了真相:
等我发了财, 我就 _____
在众多 “正确的刚需” 中, 最关键, 最核心的是什么?
耐心
耐心是一切成长的刚需.
财商的培养显然是最需要耐心的
与财富相关的一切重要技能都 “看起来” 飘渺甚至虚无
只有 "活在未来" 的人才有真正的耐心, 换言之, 衡量一个人的耐心有多大, 只要看他活在多久之后的未来不可以了
.
更多的人是短视的. 短视的人, 无论做什么都想 “马上生效”, 甚至 “马上生效” 对他们来讲是 “绝对的刚需”. 如果不能 “马上生效”, 甚至哪怕是 “感觉不能马上生效”, 他们都会立刻放弃.
现状
: 从本质上来看, 无非是 “过往的积累”.
“目光短浅” 的根源总是一样的:
急切地想要改变现状
现状越差, 越没有积累, 就越急切. 积累这个东西, 谁都没有办法像变戏法一样实现它.于是, 在面临 “要么认了, 要么从现在开始积累” 这种极为难受的选择时, 有相当数量的人会选择 “铤而走险”.
若把现状清楚地定义为 “过往的积累”, 我们就会明白 “马上改变现状” 的难度 —— 难到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地步 —— 因为我们最多只能做到这么一件事:
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 开始积累, 着眼未来, 活在未来
总结
- 你从来都知道自己最终还是拥有选择的自由
- 你知道要靠耐心 “活在未来”
- 你知道现状是积累, 你知道对现状不满是没有意义的, 你知道所有的解脱最终都只能靠积累实现
你有没有想过究竟什么是落后?
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 我们只能通过感知自己的周遭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准以上.
- 过去, 40%之后是落后
- 现在, 你以为 20% 之后是落后
- 现在, 实际上很可能 1% 之后都是落后
- 将来, 有可能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在很多时候, 比较是一个坑——大坑. 说得再干脆一点: 比较就是陷阱
- 在单个维度上, 比的是长度
- 在两个维度上, 比的是面积
- 在三个维度上, 比的是体积
每一次跨界, 都是给自己拓展一个新的维度
你要在至少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价格(估值) ?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 都会一不小心就忘了 “最重要的是什么”
在市场上, 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
千万不要以为价格和成本直接完整相关, 其实它们只是间接部分相关. 人们出钱购买一个产品, 是因为他们真的需要, 而不是因为那个产品的制作成本有多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
天呐, 我这么努力, 我这么勤奋, 可为什么这么惨?!
也许很无情, 却是事实: 这世界不需要你.
- 做人, 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人
- 做事, 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事
- 做产品, 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产品
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
. “最被需要的” 实际上总是被高估的 —— 这几乎是永恒的现象
你要深入思考的, 不仅是站在对面的某个人会怎么思考, 而且至少是 “这一类人会如何思考”, 甚至是 “大多数人会如何思考”. 毕竟, 这世界主要是由人构成的, 你了解的人的类型和数量越多, 你对这个世界就越了解, 你就越容易明白这世界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让你陷入困境的, 并不是这个世界;
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 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 马克・吐温
把”坚持”这个概念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删掉行不行?
若觉得某件事需要努力和坚持才能完成, 那这件事大抵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 需要坚持, 说明骨子里不愿意做呀!
无论做什么事情, 在开始之前, 都要想尽办法为这件事赋予极其重大的意义.
这些判断上的变化会极大地影响你的行为和感受, 于是, 很多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很难受”, “很痛苦”, “很难坚持”, “如果没有毅力根本就做不完” 的事情, 在你的世界里就全变成了 “特别好玩儿”, “根本停不下来”, “要是多玩一会儿就更好了” 的事情
你生命中最值得拼死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他们低估了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
重复, 是从笨拙到熟练的唯一通路.
低估任务的复杂程度
若生命中真的有最宝贵的东西, 那只能是 “希望”. 通俗定义是: 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
.
你知道投资领域实际上是另外一个镜像的世界吗?
成功 = 技能(左) + 运气(右)
比如象棋之类的, 技能占的权重高. (努力和勤奋是上等策略)
比如赌博之类的, 运气占的权重高. (“什么都不做”不仅是最重要的事, 还是最难做到的事)
而投资活动, 是靠近运气端的.
在右侧世界里, 哪怕是一模一样的行为,方法,理论,都很可能会有与它们在左侧世界里截然相反的结果,效率或者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世界里, 所有聪明人对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 看情况
. 所有的笨蛋都希望找到唯一的真理——不仅适用于自己, 还适用于全人类; 不仅适用于昨天, 还适用于今天和明天; 不仅适用于某个领域, 还适用于所有领域. 历史上从来没有人能在这方面取得成功, 因为这个追求本身就是愚蠢的——不仅愚蠢, 而且实际上是基于懒惰的愚蠢.
为什么就算有钱也不一定有资本?
房子确实是主要由砖头建造的, 但, 仅仅一堆砖头摆在那里肯定算不上是房子.
同样的道理:
资本确实主要由钱构成的, 但, 仅仅一堆钱放在那里肯定算不上是资本.
有钱和有资本, 其实完全是两回事.
钱要成为有效的资本, 至少要考虑下面三个要素
- 金额
- 时间
- 背后的智慧
第一: 把焦点放在盈亏比较(相对值)上, 而不是本金或盈亏金额(绝对值)上, 是 90% 以上的投资者终生都没能学会的东西.
第二: 能不能给自己的投资款 “判远期徒刑”. 不能心平气和地被”判无期徙刑”的资金, 就别假装资本混迹江湖了.
第三: 投资的知识, 经验, 智慧, 几乎只能从实战中获得,书上写的, 牛人讲的都跟你没关系—— 那些东西不仅要在你骨子里生根, 发芽且不夭折, 还要等上很久, 才会茁壮甚至茂盛地生长.
千万不要不相信这个漫长过程的不可或缺, 这个过程不是凭聪明就可以跨越的(就好像生孩子一样, 十个月就是十个月, 多一个月或少一个月都很危险, 而且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提前四五个月), 也和智商没有关系——没有什么可以帮你凭空跨越这个过程.
挣扎着学会分清, "很想要却不能够" 与 "可以却不一定要" 之间的巨大区别
你真的没有投资机会吗?
在投资领域, 不要急于行动
对投资知识的把握, 最难的地方在于它实在 “很违背直觉”, 所以, 形象地讲, 若不把自己的操作系统抽个天翻地覆, 是没有办法正确实操的.
成长究竟是什么呢? 定义很简单———想到之后做到. 人至践则无敌
智慧 > 时限 > 金额
傻了吧 —— 你以为投资是靠冒险赚钱的吗?
-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
- 一旦有未知存在, 就有风险存在
- 衡量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赌注的大小.(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把自己的全部赌进去)
- 抗风险能力的高低本质上就是总赌本的大小, 尤其是在面临同样概率风险的时候
- 冒险没问题, 但尽量不要被抽水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会 “脑子一热就押上全部” ?
未来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就是 “部分不可知”
投资是面向未来的判断与决策. 所以 “万一错了” 的情况是永远不可能避免的. 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
尽量去做胜算超过 50% 的事情 —— 虽然无法达到 100% , 但胜算越高越好
我们要躲避的最大风险是什么呢?
从此再无机会
所以, 你必须牢记且绝对不能触犯的铁律是:
永远不要押上全部!
要做的最重要的功课是:
我应该如何尽量提高自己的胜算?
为什么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市场价格的短期走向?
- 短期价格预测是不可能的
- 长期价格预测是很可能的
- 预测时间期限越长, 预测难度越低
赌徙谬误: 绝大多数赌徙倾向于相信之前的下注结果对当前下注有影响(至少是有一定影响)
从一开始就要习惯于避开"短期思考"
周期
是理财投资活动中最为关键的考量因素, 是在实践之前必须学习, 研究, 掌握, 遵循的理念和现实. 至少是要 "2" 个或以上的周期才是趋势
现实的经济里没有直线, 只有波动.
从长期来看, 投资黄金, 美元什么的, 与投资股票相比, 简直 “弱爆” 了 —— 不管你是否同意.
关注周期, 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 会给你一个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投资成功的核心方法论, 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低买高卖
低与高, 是指相对值, 而不是绝对值. 即相当于当前的公司实际价值.
最简单的事情, 往往最难做到.
定投策略: 定期等额购买某一支(或几支)成长型股票
定投策略是很好的 “避险工具”. 采用定投策略, 则相当于确定地捕捉了一段时间里的
如何提高你的选择质量?
要尽量 “只考虑且不遗漏那些最为必要的条件”
剩男剩女,他们之所以会剩下, 很可能是因为把太多没必要(或者, 没那么必要)的条件放了进来, 进而导致选项全部过滤.
- 面对任何选择, 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当然, 要从不事练起——都可以拿出纸和笔, 罗列筛选条件
- 为每个条件的重要性打分(可以是 1~5 分), 然后将它们重新排序
- 考虑每个条件的必要性, 打分只有 1 和 0 . 30 分钟之内, 结果就会一目了然.
- 第二天, 再花 30 分钟重新考虑, 打分. 如果这个选择很重要, 那这个过程可能要重复更多次.
你的 “长期” 究竟有多长?
投资的重要秘密之一在于: 你最好有除了投资以外的稳定收入来源
- 对能力越强的人来说, “长期” 越短
- 对能正确使用策略的人来说, “长期” 更短
- 对有能力在投资之外赚钱的人来说, “长期” 更短
72 法则
X(年) = 72 / 年化复合收益率值
能让你的投资翻倍再翻倍的时间, 相当于”长期”
年轻人是否应该 “不那么看重金钱”?
那些认真对待金钱的人获得金钱的能力更强, 而且会越来越强.
“我不反对年轻人有理想, 有抱负, 讲情怀, 讲格调 —— 越是年轻, 就越自然, 不是吗? 但是我不主张年轻人不重视金钱, 尤其不主张年轻人不重视赚钱的能力”
如何才能练就融会贯通的能力?
他们在思考知识价值的时候, 只考虑 “有用” 与 “没用”, 却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维度: “短期” 与 “长期”
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 至于碎片化, 则和知识完全没有关系.
人生的终极问题到底是什么?
什么更重要?
什么最重要?
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执行力: 就是指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要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
执行力强的人和执行力差的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他们各自生活在与对方截然相反的镜像世界里.
我一向认为, 能”想明白”的人都有很强的执行力, 执行力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只是”想明白”这个动作的自然结果. 而一切的 “半途而废”, 其最最合理
如何成为一个更幸福的人?
- 让别人不开心, 是自己不对, 自己不周到
- 一切进化都是长期之后的未来结果, 不是今天就能拿出来展示和证明的
- 拿尚未发生的事情说事儿, 讲理, 尽管不一定是错的, 但通常不会被别人正确理解
- 人们不理解你的时候, 自然不会支持你
- 证明自己是没有必要的, 若做到了就无须证明, 若没做到则证明也是徙劳
- 自己给自己引来很多攻击, 不仅是愚蠢的, 更是致命的
那怎么办?
默默地完成进化
在进化完成之前, 不说, 不表现, 不好为人师, 因为说了也没用, 表现了也证明不了, 在那种情况下好为人师只能令人厌恶, 而且多半被理解或证明为”虚伪”